纵使多年来,国际汽联都致力于让赛车重新进入奥运会,但从未成功过。而国际奥委会做出的最大让步,就是在2007 年删除了《奥林匹克宪章》中关于奥运会比赛项目不允许依赖机械动力推进的条款,但这远远不够。到了2012 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 罗格终于放话:“F1方程式赛车和奥运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是一项由伟大的运动员参加的运动。但说实话,我们举办奥运会的理念是竞争应该基于运动员本身,而不是设备。所以在给予F1 无限尊重的同时,我们并不会将赛车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自此,赛车项目基本无望进入奥运会。
传统的赛车项目,比如F1、勒芒、拉力赛等,都相当烧钱。而这些钱,一方面用在研发和维护赛车上,另一方面用在场地建设和维护上,还有用在培养赛车手等等。
传统的赛车项目,比如F1、勒芒、拉力赛等,都相当烧钱。而这些钱,一方面用在研发和维护赛车上,另一方面用在场地建设和维护上,还有用在培养赛车手等等。
赛车项目难以成为奥运会项目
还有多方面的原因
比如投入过大,不够亲民
总之,它的投入是相当惊人的,动辄上千万甚至破亿,这可不是每个国家能轻松承受得起的。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大部分都没有专业的赛车手和技术过硬的赛车。因此,赛车运动很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次,商业度浓,车厂为王。由于赛车运动投入过多。所以,现在的赛车运动一般由汽车品牌或者俱乐部出资举办。而其中最大的受益方,不是赛车手,而是汽车厂家。一方面,很多尖端技术可以先在赛车上测试,待成熟后再普及到民用车。另一方面,汽车品牌可以用汽车比赛做宣传背书。所以,汽车厂家很乐意投入资金去组织比赛,这背后有利益驱动。
所以,赛车运动自诞生之日,就注定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再次,团队复杂,难以颁奖。赛车运动是相当复杂的,它既要看人,也要看车。这里的“人”,不光指赛车手一个人,还包括他背后的运营和维护团队,比如车队经理、技术主管等。而这里的“车”,也不光指一辆赛车,还包括赛车背后投入的研发团队、技术供应商等。诸多因素,都能决定他们的成败。总之,赛车运动是实打实的“团队运动”,牵涉到的利益比较多。
如2000 年的F1 赛场上, 德国人舒马赫驾驶意大利生产的法拉利赛车夺冠,如果换作奥运会,这枚金牌该给哪个国家呢?他的车队经理让· 托德是法国人,负责技战术的是英国人罗斯·布朗,赛车设计师是南非的罗瑞·拜恩,发动机的设计师保罗· 马蒂内利则来自意大利。所以,“别再让赛车加入奥运会了,连发奖都很烧脑。”
总之,赛车没法成为奥运会项目,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不过,能否进入奥运会,都不影响车迷们欣赏赛车的热情。就像世界杯,也是自成一派的足球盛事,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奥运会。我们更关心的是,在电动化和内燃机的交锋下,未来的赛车该变成什么样子。
如有疏漏或错误,请不吝赐教。
文图版权属于原创作者,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版权,该篇只采用小图示意,
欢迎关注《汽车自驾游》杂志刊载的全文、美图及地图。
更多自驾游资讯与交流,请关注头条号“汽车自驾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