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
编辑
扑救:守门员是球场上唯一能在活球状态下以用手在己方禁区内触碰足球的人,可以用手挡出对方球员的射门,防止对方球员把足球送进己方守门员。最初守门员能够在己方半场用手触碰足球,在1912年规则修改为禁区内。1992年国际足球联合会理事会修改规则,假如己方球员用脚回传,守门员便不能用手触碰足球[1],否则会被判罚间接任意球。守门员在禁区外等同一般球员,如果守门员在禁区外用手触碰足球,会被判手球犯规,视情况可被罚黄牌警告或红牌离场。
指挥防守:守门员会负责指挥防守球员的站位,以便进行扑救或解围。在处理直接任意球及角球时,守门员更会指示球员的站位及人墙位置(甚至还需要有人卧躺在地),确保对方不会轻易进球。
开球:守门员负责开球及处理位于较后方的任意球。
阻止传中:守门员会救出或打出部分对方球员的传中,以免被对方以头球攻破大门。
守门员必须身手敏捷、反应迅速、有判断力及有良好的扑救技术。此外,弹跳力和高大的身材也是一个优势,以免出现死角位置,而身高不足的守员门亦难以在顶级联赛立足,甚至被淘汰。在现今足球中,由于清道夫一职已几乎消失,部分教练会要求守门员兼任清道夫一职。
由于守门员时常需要作出倒地扑救等动作,规则对于守门员有专门保护。攻方球员在禁区内冲撞或干扰对方守门员属于进攻犯规,防守方将会获得间接任意球。如果动作有恶意,裁判可以黄牌警告或红牌罚下。
进攻
编辑
因为弃守空门显然十分危险,守门员通常不会前压参与进攻。最常见的对进攻的贡献,来自防守成功后迅速手抛或者起脚向前传球以策动本方的快速反击。现代主流的Tiki-taka中,还需要守门员参与后场传导组织进攻。
偶尔可见本方获得前场定位球时守门员要求主罚的情况。
如果在关键比赛最后时刻本方落后一球(或者急需联赛积分)守门员有可能在补时阶段的最后时刻,于定位球进攻中孤注一掷弃门而出参与进攻,以求增加进攻兵力。
最著名的进攻守门员是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疯子”豪尔赫·坎波斯和勒内·伊基塔,时常跑出禁区,亦曾处理任意球进球,亦有不少奇怪的扑救,然而有勒内·伊基塔一次玩火自焚,在1990年世界杯中跑出禁区被对方球员抢球后直接空门进球,结果哥伦比亚输给喀麦隆在十六强出局[2]。一些守门员擅长处理任意球或点球,例如汉斯-约尔格·布特在生涯中打进32球,然而在2004年4月17日客场与沙尔克04的德甲联赛中,他在射进点球后因忙着与队友庆祝,却在回到本方球门时发现球已经在网内:沙尔克04球员迈克·汉克在快速开球后在中圈直接射门命中[3][4]。一些守门员的进球是无意的,例如蒂姆·霍华德在11/12英超赛季中大脚解围,对方门将亚当·博格丹站位失误而意外进球,使他成为英超第4名进球的门将[5]。